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近年来,随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值跻身“第二梯队”前列。同时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消费市场。不过,与欧美医药市场相比,中国医药市场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据IQVIA数据,以生物药为例,过去十年,全球生物药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高达两位数,相较小分子药物,市场份额显著提高。虽然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在2019年首次突破千亿人民币,但2020年总体市场占比仅14%,远低于发达国家20%-40%的水平。现在的中国与10年前全球水平接近,预计未来10年中国的药品市场将呈现类似的格局及发展轨迹。
此外,随着医改深化、新药研发加速迭代、海外专业人才回流、资本支持充足,“十四五”期间中国医药市场将持续升级并分化。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的临床需求,具有超强渠道优势、一体化供应链及成本管控能力的企业将通过产品引入,快速提升市场份额,百亿俱乐部企业将强者愈强。另一方面,In China for global的中国创新药企需要从“泛泛创新1.0”向“精选优质创新2.0”迈进,在逐步完善的中国生物医药研发生态里,寻求真正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
对于医药行业而言,全球新药研发前沿进展以及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的未来究竟如何?2022年7月21日,在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发起,、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主办的 “守沪新生共创未来——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专题线上论坛中,创胜集团首席执行官钱雪明博士就“创新药企如何全球化布局与招览高层次人才?”进行了专题分享。
《21世纪》: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您认为未来还有哪些成长空间?在您看来行业中有哪些创新领域值得特别关注?
钱雪明:中国医药市场在过去10年变化非常大,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尤其是在中国监管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很多新药获得批准在中国上市,同时也刺激了很多国外创新药品快速在中国上市,中国的医药市场呈现了蓬勃发展的现象。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国内很多传统药厂快速推进、加强创新药的研发投入,接下来10年内,创新药还有很多发展空间。
一方面,目前已经非常热门的肿瘤药物发展,越来越和全球研发齐头并进。尽管在基础研究上、在某些治疗领域还有些许差别,但大多数地方都基本追赶上了。在这方面,将来会有一些first-in-class的产品开始布局全球。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肿瘤药物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有些药物将会在国外注册、上市,进行合作销售,或者独立销售,发展前景非常好。一些原来传统的、不被支持的药物也越来越受大家的认可,在国家医保的支持下,这些药物也会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随着医保政策、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与改进,罕见病、自身免疫、肿瘤等多个领域,将来在技术的逐步发展下,市场空间也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