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锂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品位高
中国的锂矿资源较为丰富, 且矿床分布相对集中、数量多、规模大。我国盐湖型锂矿主要集中分布在青海、西藏, 储量巨大; 而地下卤水型锂矿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吉泰盆地、潜江凹陷和江陵凹陷等地, 数量较少。硬岩型中伟晶岩型锂矿主要发育在阿尔泰、阿尔金、西昆仑、川西、喜马拉雅、东秦岭和南岭等区域; 花岗岩型锂矿主要发育在武夷、南岭、江南和兴蒙等造山带; 而新发现的隐爆角砾岩型锂矿(1处)发育于大兴安岭。根据《2021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全国氧化锂储量为404.68万吨,四川氧化锂储量为117.8万吨,占比29.11%。
四川锂辉石矿分布集中,平均品位约1.30%-1.42%,主要分布在马尔康、金川、康定、雅江、道孚等县。花岗伟晶岩型锂矿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尔泰成矿带、川西松潘–甘孜成矿带,典型矿床为新疆北部阿尔泰的可可托海锂多金属矿床、新疆西南部的大红柳滩锂多金属矿床及川西甲基卡锂铍铌钽铷矿床等。川西一带伟晶岩型锂矿主要发育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缘,其包含甲基卡、马尔康、党坝、扎乌龙等矿床,形成了四川特有的金川-马尔康成矿区和康定-道孚成矿区,代表锂矿有“甲基卡矿田”和“可尔因矿田”,该区锂矿都产于花岗伟晶岩脉中,成矿母岩为二云母花岗岩。花岗伟晶岩脉为锂矿的赋存和载体,脉体受构造、地层等的控制,锂矿脉3~450 m不等,平均30~50 m,厚度3~21m不等,平均约3~5m,资源储量丰富。
川西锂矿点(床) 的分布具有高度集中性和与岩浆岩、花岗伟晶岩脉有关的成矿专属性,与澳洲主要锂辉石矿山品位接近。此类矿床的特点是品位高、采选冶工艺成熟、矿山建设投资回收期短,一直是国内外锂矿勘查的重点。由于锂主要赋存在伟晶岩脉中,脉体规模一般不大,且产状变化大,找矿勘探的难度增加,开采难度也增加,因此,只有品位高的大脉是工业开采的对象。四川地区的矿区海拔较高,基础设施较为恶劣,前期基础建设投入大且时间长,开采难度较大,因此目前整体开发程度不高,规模远不及澳洲锂矿。
地下卤水型锂矿以四川自贡、湖北潜江地区的地下卤水为代表,我国目前开采的地下卤水型锂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南部自贡地区的自流井和邓井关。自流井背斜卤水Li+含量为边界品位的3~4倍、最低工业品位的2倍左右。邓井关背斜Li+含量为边界品位的3倍、最低工业品位的2倍左右。两者都已经超过锂资源开发利用工业边界品位, 表明自贡地区主要储卤构造地下卤水锂资源潜力十分可观。该类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大,但资源尚未探明,开采过程中受到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很大,尚难以稳定生产。四川雅安一带曾经抽水试验,由于卤水从地下被提取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盐类矿物结晶堵塞管道,大规模工业化开发难度不小。
2. 四川锂矿资源详查
2.1 甲基卡矿区
甲基卡锂矿区储量大、品位较高、共伴生稀有金属多,具有良好开发利用前景。甲基卡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康定市、雅江县交界处,海拔4300~4700m。主要受花岗岩浆底辟穹隆控制,呈椭圆状南北向展布,面积约240平方公里。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化)脉有378条,以锂为主,次为铍、铌、钽。具有工业价值的矿脉有124条,规模达到大中型以上的矿床(脉)有20余个。甲基卡硬岩型锂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累计查明氧化锂(Li2O)资源储量323.96万吨,预测远景资源量500万吨,是世界级硬岩型锂矿富集区。
2.1.1 甲基卡134号脉
矿区情况:甲基卡锂辉石矿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在产锂辉石矿,位于甘孜州康定、雅江、道孚三县交界处,是国内最大的固体锂辉石矿,矿区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锂矿石储量近3000万吨,平均品位为1.42%,并且伴生有钽、铌、铍等稀有金属,资源禀赋优良,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甲基卡134号脉开发始于2005 年,但由于征地、环保等不可抗力因素,2014 年起生产被迫中断,2019 年中旬重启复产至今,生产顺利。
储量及品位:是目前国内在产的最大的固体锂辉石矿,资源条件优越。矿石资源量约2899.5 万吨,平均品位1.42%,折合氧化锂约41 万吨(101 万吨LCE)。目前具有105万吨/年露天采矿能力及45万吨/年矿石处理的采选能力,2021年实际精矿产量4.4万吨。
矿权归属:甲基卡134号脉采矿权隶属于上市公司融捷股份,实控人为吕向阳、张长虹夫妇。甲基卡134号脉采矿权为融达锂业所有,融达锂业为融捷股份全资子公司。
[转载需保留出处 – 长江有色网]
【标题】2022年有色金属行业报告:国内锂矿加速开发,四川锂矿详细梳理
链接:https://news.ccmn.cn/news/ZX003/202212/69acc69c63ad4e7d86676e99c4c94bef.html
著作权归本公司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