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DNA“条形码”可快速定位体内纳米粒子

2017-02-14 14:311100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和佛罗里达大学的科研团队找到一种新方法,以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作为“条形码”,能快速测出不同纳米粒子处于身体的哪个部位,有助于基因靶向疗法在体内的精确定位。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科学家一直在寻求通过DNA或RNA(核糖核酸)递送来打开或关闭基因的方法治病,并研发了由脂质分子构成的纳米粒子作为载体,将遗传物质递送到特定目的地。不过,由于肝脏负责过滤血液,导致许多纳米粒子积累到肝脏,如何将这些纳米粒子瞄准到不同的靶器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往,为了筛选有应用前景的纳米粒子,通常需要改变纳米粒子的大小及其化学成分等特征,构建数千个纳米粒子;然后将它们置于特定类型的细胞上,在培养皿中培养;再观察这些纳米粒子是否可进入细胞内,并将实验结果较好的纳米粒子用于动物测试。整个过程十分缓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为各种纳米粒子添加了由核苷酸组成的DNA序列“条形码”。他们筛选了30种不同的脂质纳米粒子,每个纳米粒子均由含30个核苷酸的DNA“条形码”标记。将这些纳米粒子注入到动物体内后,通过搜索DNA“条形码”,便能观察纳米粒子最终到达了什么部位。

      除了肝、肺以外,目前研究人员还能识别靶向心脏、大脑、子宫、肌肉、肾脏和胰腺的纳米粒子。他们还对肝靶向纳米粒子进行了进一步测试,发现它可以为血液凝血因子成功递送短链RNA,并可关闭该基因。

      由于新方法可以确定纳米粒子的位置,科学家可以利用相关信息开发特定的纳米颗粒载体。而该方法能够较快速地找到有潜力的纳米粒子,也可以用来测试由聚合物组成的其他类型的纳米颗粒。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贺州探索构建国内首个高端碳酸钙循环产业链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贺州讯(记者 骆怡 夏晓云 通讯员 陶建伟)12月初,在贺州市旺高工业区,广西华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宽阔的厂房里,一台目前贺州最大的立磨机正全速开动,将矿石研磨成粉体,再经过进一步加工,成为超

0评论2024-12-3151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