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太空飞行设备研发的新曙光 纳米线晶体管的自我修复功能

2017-01-17 14:39900

据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光谱》杂志网站11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AIST)合作,研制出了一款能自我修复的晶体管。研究人员表示,最新自我修复技术有助于研制单芯片飞船,其能以五分之一光速飞行,在20年内抵达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

今年412日,霍金宣布启动突破摄星计划,同俄罗斯商人尤里·米尔纳、脸谱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合作建造能以五分之一光速(每秒6万千米)飞行的微型星际飞船。不过,这种微型星际飞船能否熬过”20年的太空飞行依然存疑,因为NASA的研究表明,宇宙高能射线会导致正电荷堆积,破坏芯片的二氧化硅层,让设备性能受损,最终导致飞船失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ASA提出了很多方案:一是调整航线避开高能辐射区,但这可能导致航程增加数年,也不一定能保证飞船免遭辐射;二是在电子元件上加装保护层,但这会使飞船增重、变大,导致速度降低;三是打造能自我修复的硅芯片。     

该研究团队近日在旧金山召开的国际电子设备大会上提交了这项新成果。这种栅绕式纳米晶体管使用纳米线而非常用的鳍形通道作为晶体管通道,打开或关闭电荷流经通道的完全将纳米线包围,在门上额外添加的一个触点使电流能流过,如此一来,电流会加热以及它所包围的通道,修复辐射造成的损伤。     

KAIST称,这种纳米线晶体管不容易受宇宙射线的伤害块头也很小,非常适合用来制造太空飞行设备。研究人员称,能在经受辐射破坏之后自我修复的芯片有望彻底变革太空探索方式,未来可能不再需要大型探测器来进行遥远的星际旅行。不过,就目前而言,降低这一技术的成本是其实用化的关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贺州探索构建国内首个高端碳酸钙循环产业链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贺州讯(记者 骆怡 夏晓云 通讯员 陶建伟)12月初,在贺州市旺高工业区,广西华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宽阔的厂房里,一台目前贺州最大的立磨机正全速开动,将矿石研磨成粉体,再经过进一步加工,成为超

0评论2024-12-3151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