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聚苯乙烯(PS)行业的初入者到华南地区领先的聚苯乙烯生产企业,从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的初创企业到如今的资本市场新秀,仁信新材精心耕耘了12年的时间。7月3日,聚苯乙烯高分子新材料生产企业仁信新材登陆创业板上市,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仁信给自己的定位是,做聚苯乙烯项目的领跑者。”日前,仁信新材董事长邱汉周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借力资本市场,公司将进一步扩大聚苯乙烯生产规模,加快推出高光泽、耐低温专用牌号的HIPS(高抗冲聚苯乙烯,俗称改苯)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个决策奠定发展优势
在成立仁信新材之前,邱汉周已经在塑料贸易领域深耕了多年。彼时,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日益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以聚苯乙烯为原材料生产的消费品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聚苯乙烯自身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这个材料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下游应用广泛,在家电产业、照明用品等领域也有着大量的需求。”察觉到商机后,邱汉周对市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投资一家聚苯乙烯公司不需要太多的初始投入,回报周期也较短。这促使他下定决心从贸易转向实业制造。
2011年,邱汉周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成立仁信新材,踏上化工新材料生产制造的奋斗之路。目前,仁信新材已经成为在华南地区具有领先地位的聚苯乙烯高分子新材料生产企业,产品基本能够覆盖聚苯乙烯下游主要应用领域。
2020年至2022年,仁信新材的营收规模从11.1亿元增至24.4亿元,聚苯乙烯树脂总销量从15.24万吨增至27.05万吨,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总体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在邱汉周看来,仁信新材如今的成绩离不开三个关键决策——精准选取公司地理位置、抓住良好行业机遇、积极布局高端市场。
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邱汉周多次提到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给仁信新材发展带来的助力。“以惠州为中心,到珠三角、潮汕等国内主要的家电、照明、医疗器械等制造中心的半径都在200多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产品运输有成本优势。”邱汉周说。
不仅如此,同处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的仁信新材与中海壳牌以隔墙供应的模式,通过管道输送苯乙烯,使原材料供给及时、有效、可靠,原料采购管理更便捷。
正如邱汉周抓住创业转型的机遇,仁信新材也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机遇,此为第二个关键决策。“在创业之初,塑料行业正经历大规模的消费增长阶段,我们及时捕捉到这个机会,通过研发和市场开拓,使得公司迅速成长打响了知名度。”邱汉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