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河西走廊东端金昌市的茫茫戈壁中,坐落着世界第三大硫化镍铜矿床;矿山之侧,是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金川集团。
走进金川科技馆,一块巨幅元素周期表映入眼帘。镍、钴、铜、铂等18种元素被标注出来,这是金川目前能提取的主要元素,也是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和新能源电池等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元素。
让矿石中的化学元素变成金属产品,是几代金川人的使命;让金属产品衍生出更多新材料,是金川集团在新时代的课题。几十年始终不变的,是融入金川集团企业血脉里的创新基因。
2013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川集团考察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殷殷嘱托,厚望如山。十年来,金川集团的发展壮大之路,如同金属冶炼过程,在科技创新这个“催化剂”的作用下,持续发生着“化学反应”。一家“原”字号老店,逐步成长为“材”字号世界500强新军。
金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前表示,要将“国之大者”始终装在心里,聚焦国家所需、甘肃所能,做到金川能为、金川应为,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金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金属报国,“要做就做替代进口”
在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杨晓艳眼里,科技创新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但绝非轻松简单的事。
“总书记的嘱托,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明确方向。要掌握前沿技术,首先要了解前沿市场需求,我们每年都在面临新的技术难题。”深谙创新之道的杨晓艳说,“市场环境中的技术进步速度,让企业连吃老本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们的理念是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高纯镍、高纯钴等超高纯金属材料是制造半导体的关键原材料,之前由美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垄断。近十来年,杨晓艳的工作如果简而言之,就一句话:持续实现高纯铜镍钴的国产化。
要突破这个“卡脖子”问题,金川的优势是有色金属冶炼经验的积累。早在2007年,金川集团就组建专门团队开始相关研究,并陆续攻克了高纯镍钴铜湿法和火法冶金过程中的诸多技术难题。但是随着芯片线宽的迭代升级,对超高纯金属纯度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前几年的芯片线宽还在提12纳米,现在已经是2纳米到3纳米,这就意味着99.999%的纯度已经不能满足下游需求了。”杨晓艳说,高纯镍钴产品的下游,都是国际顶尖的溅射靶材制造企业,他们的认证方式非常苛刻,第一次认证不通过,后面就没有合作了,所以倒逼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2013年以来,金川集团的高纯铜纯度从5N(99.999%)提升到了7N(99.99999%),高纯镍、高纯钴从4N提升到了99.99995%,产量相比十年前也提升了20倍。目前,金川集团高纯铜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0%,高纯镍、高纯钴的市场占有率从2013年的不到10%提高到40%。
在杨晓艳和团队的持续攻坚下,金川集团高纯铜镍钴形成了专有技术12项,获得授权专利11件,并完成了《高纯铜》《高纯钴》《高纯镍》《高纯镍铸锭》4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经中国有色工业协会鉴定,金川集团的高纯铜镍钴制备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
“作为金川集团延伸产品产业链的科技型企业,我们要做就做填补空白、替代进口。”兰州金川科技园公司副总经理张静说,“我们立足有色金属深加工,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并以此带动金川镍钴产业的转型发展,实现金川镍钴产业做强、做优。”
填补空白,替代进口!听着提气,但更要有底气。
底气,来自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前进方向。10年来,金川集团以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及产业转化带动发展,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通过推进镍钴向新能源电池材料转型,形成“钴资源开发—钴冶炼—钴盐—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的完整产业链;推进镍铜合金及贵金属向精深加工升级,公司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提升,产值占比达43%。
底气,来自企业对科技研发的矢志不渝。10年来,金川集团先后组织开展各类重大科研攻关课题500余项,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率超过65%,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4项;负责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17项、行业标准69项;获得授权专利3274件,其中发明专利371件;下属18家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和国家标准研制创新示范基地。
底气,来自企业机制改革的探索实践。2013年以来,兰州金川科技园大力推进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属的兰州金川贵金属公司完成了两轮核心员工的持股混改,员工持股比例达到10.8%。通过股权结构优化,建立了调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长效机制。9年时间,随着一项项成果走向市场,兰州金川贵金属公司营业收入从成立初期的1500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13亿元。
填补空白、替代进口!回首60多年前,金川正是为此而生。
镍钴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面临缺镍少钴的困境,当时从国外进口1吨镍,要用15吨上好的对虾或73吨优质小麦才能换来。1958年,随着金川硫化铜镍矿的发现,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云集到茫茫戈壁上,成为金川第一代创业者,开启了我国镍钴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华章。
2021年,金川集团的镍、钴产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三位、第四位,铜产量居国内第四位,矿产铂族金属产量居亚洲第一。几代人接续奋斗,凝结成一份厚实的成绩单,但金川人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不允许金川集团裹足不前。
作为多金属伴生矿,金川的矿产资源以镍矿为主,伴生有铜、铂、钴等18种有色和稀有金属。“家里有矿”,是否还有必要创新?
答案是肯定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金川拥有世界级的伴生矿山,这也意味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解决世界级的开采冶炼难题,在全球产业发展中承担国家使命,通过引领全球行业技术掌握镍钴产业话语权。”王永前说,管理成本有天花板,但技术创新无止境,金川必须把原创性的技术摆在核心地位。
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向高端领域迈进,对镍、钴、贵金属等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羰基产品具有纯度高、形貌特殊、粒度细等独特优势,正能满足这部分市场需求。受工艺特殊、设备保障困难与生产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制约,世界上只有少数企业涉足该生产领域。